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oa 基于概率性仿真的危化品多米诺事故风险动态评估软件系统设计与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1 为应对危化品工业集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所导致的愈发凸显的危化品事故多灾种、多米诺效应特征,阐述1种针对危化品火灾、爆炸、毒气泄漏多灾种多米诺事故的动态定量风险评估软件系统Domino-MCS,该软件系统以多米诺事故动态发展过程的概率性仿真为基础,开展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多米诺事故数据合成,进而计算得到危化品工业区域的动态综合事故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可计算自事故发生始至300 s乃至更长时间的危化品多灾种多米诺事故动态综合风险,其可根据多米诺事故的动态发展特征计算事故个人风险期望的特点,具有动态性、综合性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危化品工业区域的安全与应急提供管理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5 11 0 贺治超,兰猛,贺非凡,翁文国 竖直通道内导线间距对平行双导线逆流火蔓延特性的影响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2 为揭示受限空间内平行双导线逆流火蔓延的动态规律并填补导线间距调控机制的研究空白,基于间距可调的竖直平行导线火蔓延实验平台,研究不同导线间距条件(0~28 mm)下平行双导线在竖直通道内的逆流火蔓延特性,分析火焰形态、火焰宽度和长度、火蔓延速率及温度分布等火蔓延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竖直通道内平行双导线逆流火蔓延在导线间距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4个阶段特征,火焰形态、火焰宽度及长度、火蔓延速率等特征参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导线间距下,由于熔融材料的流淌行为,导致其相关火蔓延参数在蔓延的过程中表现出缓慢的波浪式增长趋势但不影响导线间距带来的总体变化;竖向通道对逆流火蔓延的影响主要是通道对火焰的拉长作用改变固体的热传导及火焰的对流和辐射传热,而通道壁面对火焰传热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导线火灾危险性评价和导线通道及导线布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2 19 0 高云骥,孙澳,雷子健,向中意,彭勇,张佩瑶,张诗雅,朱辉,张玉春 地铁站台高峰时期候车客流引导策略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3 为分析和缓解高峰时期地铁站台客流的拥堵情况,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一特定地铁站台场景的乘客上下车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出2种引导策略:为乘客提供各车门处的候车人数信息(策略1);在策略1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列车内各车厢人数信息(策略2)。以现场观测获得的行人参数作为模型输入,计算无引导情况和引导策略下乘客上下车总时间,在不同车厢满载率条件下探讨各引导策略对乘客上下车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车厢满载率相差不大时,引导策略1和引导策略2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使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缩短约30%;各车厢满载率相差较大时,相比于引导策略1,引导策略2对乘客的上下车效率具备更好的提升效果。即使仅有部分乘客遵从引导,引导策略也能显著提高乘客上下车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地铁运营系统更好地应对高峰时期站台客流拥堵的现象,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水平。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20 26 0 杨雨函,周义棋,蔡爽,钟茂华 基于矫正磁化和机器学习的管道应力检测技术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4 为解决管道因初始磁化状态差异而导致的磁法定量应力检测难题,使用自研应力检测装置,对有无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受拉X80钢试样表面正交向多维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基于提取的磁特征参数,采用冠豪猪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CPO-SVR)建立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带有直流偏置的正弦交变矫正磁化场能够有效削弱试样初始磁化状态差异,重复试验的最大偏差仅为未施加矫正磁化场条件下的24.0%;磁探头的差分测量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信号测量精度,还能够消除因试样边缘效应带来的信号干扰;所建立的应力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精度,最小绝对误差为3.907 3 MPa。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磁法应力检测技术发展提供工程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27 33 0 党赫,张来斌,樊建春,高富民,李睿,陈闻澜 受限空间天然气燃爆火焰自强化及冲击危害性*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5 为揭示管道密闭空间天然气燃爆自强化机制和冲击危害性,搭建长径比为27.5的水平燃爆实验管道,开展真实天然气-空气燃爆传播特性实验,并评估其冲击危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 J的点火能量下,自加速火焰激发的压缩波速率远高于火焰传播速度,管道内宏观压力分布相对均匀;由于反射压力波对火焰前锋的交替压拉效应,火焰传播速度曲线均呈现双峰模式;初始压力高于0.06 MPa时的峰值超压均已超过超压准则的人员死亡临界值,而依据超压-冲量准则,当量比1.0~1.2范围内的冲击效应导致人员的致死率介于50%~99%。研究结果可为受限空间天然气燃爆灾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34 40 0 王丹,史聪灵,车洪磊,张西西,李建,任飞,李佳,王琛,郭少龙 灾害背景下旅居设施经营者“平急两用”政策支持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6 为引导旅居设施经营者积极参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应急”赋能,构建包含风险感知、政治参与、政府信任和“平急两用”政策支持意愿的概念模型,基于调查问卷结果运用PLS-SE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感知、政治参与对旅居设施经营者的“平急两用”政策支持意愿存在正向影响;政府信任对政策支持意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在风险感知、政治参与和政策支持意愿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支持意愿会受到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和灾害经历等个体特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提升旅居设施经营者的“平急两用”政策支持意愿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41 46 0 周倩,孟祥程,秦挺鑫 流域性洪灾动态演进下的应急物资调度模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7 为解决流域性洪灾多灾点动态调度问题,首先通过案例推理确定物资出救量以保证灾后快速出救,其次通过贝叶斯网络进行洪水演进发展过程中灾情风险动态分析,之后根据救援阶段分别以物资满足率、时效性和以物资满足率、调度成本、灾后风险损失为优化目标构建模型,最后通过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多物资、多灾点、多救援点的多目标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各阶段最优调度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以流域性洪灾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多个灾点的动态风险变化后,对救援各阶段采取不同的目标,最终得到的分配方案能够在灾害初始阶段考虑时效性的同时达到87.13%的综合满足率,在后续演进发展阶段中考虑风险因素,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各灾点满足率,可有效解决流域性洪灾的物资供需问题。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47 56 0 杨泽鸿,白雨凡,闫兵艳,段在鹏 基于DWT-CNN-Informer模型的液压支架压力多步长预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8 为了实现液压支架压力多步长精准预测,提出1种基于DWT-CNN-Informer模型的压力多步长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将预处理后的压力时序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频率分量;各频率分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提取频率特征;提取的频率特征输入Informer编码器,经位置编码和多头概率稀疏自注意力机制捕捉时序变化特征,并结合自注意力蒸馏减少特征冗余;将Informer解码器改为全连接层,直接输出各分量多步长预测结果;重构叠加各分量多步长预测结果得到液压支架压力多步长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测步长分别为6,12,24时,DWT-CNN-Informer模型相比LSTM、Informer、CNN-Informer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指标上均表现出更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为液压支架压力精准预测提供有效方法。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57 63 0 张传伟,张刚强,路正雄,李林岳 2000—2024年重点行业领域动火作业引发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09 为系统研究我国动火作业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00—2024年期间建筑、工贸、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动火作业引发的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从事故总体情况、事故原因2个方面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动火作业事故整体呈现略微上升趋势,事故类型以火灾为主,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后果严重,违规动火是导致此类事故最主要的原因。针对建筑、工贸、化工重点领域呈现的事故特点,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建议。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规范动火作业及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相关数据与理论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64 70 0 黄巍 冻融循环下MICP固化风积砂的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0 为了探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固化风积砂在冻融循环影响下的劣化机理,在微生物加筋联合糖钙固化风积砂的基础上对加固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分析质量损失、无侧限抗压强度、压汞试验及微观试验,分析冻融循环对微生物固化风积砂的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固试样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表面剥蚀情况加剧,出现蜂窝、麻面等劣化情况;质量损失率在10次循环后开始收敛;试样强度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先减小后收敛,到20次时降至最低;试样孔隙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整体性能下降;在低次数冻融循环中,主要影响胶结较差的砂颗粒间的碳酸钙晶体,高次数循环后试样表面变光滑,碳酸钙晶体流失,导致颗粒联结减弱,试样强度和整体性能下降。研究结果可为MICP加筋联合糖钙固化风积砂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指导。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71 78 0 刘小军,朱芮,王东亚,孙跃 配GFRP筋的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1 为研究由GFRP筋代替钢筋对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筋材种类、配筋率为参数,分析GFRP筋对特征荷载、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由开裂UHPC单元的应变场及损伤场,计算得到组合梁模型的荷载-主裂缝宽度曲线,分析GFRP筋及配筋率对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梁模型的破坏模式均为典型的受弯破坏模式,UHPC开裂主要发生在组合梁的纯弯段;同等配筋率下,采用GFRP筋代替钢筋将削弱组合梁的抗弯刚度,不利于控制裂缝发展,但可以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及延性;提高GFRP筋配筋率能有效改善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79 85 0 崔艳,万祥,徐骁青,田甲旭,贺君 基于数据驱动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起重作业关键致因要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2 为了提升起重作业现场精准化管理水平,基于双因(内外因)事故综合致因理论,结合起重作业全流程,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构建起重作业致因要素指标体系(22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并利用179起起重作业事故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采用Apriori算法明确151条指标间的强关联规则,并构建起重作业贝叶斯网络,采用参数学习的方法,开展先验、后验和敏感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培训不到位与违章操作关联度最高(支持度62.01%,置信度53.15%);先验和后验分析中安全培训问题最为突出,占比为62%,其次为人员违章操作,占比为48%;在敏感性分析中,交叉作业、起重设备突发因素、防护装备及着装不正确、缺少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和隐患排查不到位等因素的敏感度较高;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起重作业现场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86 93 0 国汉君,康荣学,王勇,曹海滨,崔华莹,赵金龙 下穿采空区隧道围岩加固方案控制效果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3 为研究隧道下穿采空区时不同加固措施对隧道围岩与初期支护的控制效果,依托某在建高铁隧道项目,在FLAC3D中通过不同加固方案的设计,对比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方案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应力变化规律与初期支护最大轴力的影响,得出锚杆注浆加固与管棚注浆加固的围岩控制规律,由此设计用料较少且能达到较好围岩控制效果的组合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锚杆注浆加固方案中,增加锚杆注浆厚度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受力与初期支护最大轴力,但注浆厚度不变时,增大锚杆长度对隧道稳定性控制效果影响较小;管棚注浆加固方案中,保持管棚长度不变增大注浆范围时可减小围岩变形、受力与初期支护最大轴力,从而增加围岩稳定性,但保持注浆角度不变增加管棚长度时,将增大围岩变形与受力;组合加固方案在控制用料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本算例中注浆厚度与角度相同时,组合加固方案的隧道围岩变形、拱顶应力、初期支护最大轴力较单一锚杆注浆加固相比分别减少了22.3%,53.0%,10.7%,较单一管棚注浆加固相比分别减少了13.0%,36.1%,17.8%。组合加固方案较无加固措施时相比可减小60%~70%围岩变形与受力。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的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94 104 0 赵猛,李少华,郭军,郭佳奇,孙峰伟,梁世凡 滤筒清灰过程散流器设计与流场分布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4 为优化脉冲喷吹清灰过程、提高清灰效率,以单个滤筒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在原有散流器的基础上优化设计2款新型散流器,采用CFD-DPM方法对脉冲喷吹滤筒清灰过程的两相流分布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滴型散流器对喷吹气流的诱导和汇聚效果明显,改善清灰流场压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与相比锥形散流器相比,散流器b可以更好地诱导气流,散流器c可以避免底部扰流和尾涡产生,对滤筒上部喷吹效果较好,可提高清灰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05 110 0 王建飞,李世航,李林林,耿凡,李小川,杨琨,张龙海 负压半密闭罩内气流与粉尘分布规律研究——以典型水泥袋包装车间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5 为深入分析并理解负压半密闭罩内气流与粉尘分布规律,进而实现高浓度粉尘环境的有效治理,以某水泥包装车间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半密闭罩内气流与粉尘的运移规律;开展现场采样、计量现场风速及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现场测量的结果吻合度较高;基于半密闭罩结构及人员操作位置特点,气流在罩内四角及工人作业区域附近形成涡流,使得粉尘滞留于涡流区域和墙角区域;在原有的通风环境下,粉尘在包机后方滞留区和涡流区积聚,经1号和2号排风口排出且呼吸带附近粉尘质量浓度超标。研究结果可为同类负压半密闭罩内的粉尘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11 117 0 李树芳,李瑾,朱斯陶,张翔,李楠,刘伟 基于电火花发射光谱的矿尘元素快速检测与分类算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6 为解决矿尘成分检测技术耗时较长和设备昂贵问题,提出1种电火花发射光谱(SES)新技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矿尘成分。通过SES设备,采集锰、铝、石灰石、硅和煤5种矿尘的光谱数据,分析各矿尘元素特征峰值,建立石灰石矿尘中Ca元素的校准曲线,研究SES法对矿尘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n,Al,Ca和Si元素的最强谱线分别位于344.2 nm,309.27 nm,317.93 nm和288.16 nm,而煤尘中Ca,Al,Mg,Si等元素的谱线也清晰可见。石灰石矿尘中Ca元素在442.43 nm处的校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检测限为16 ppm。PCA分类结果显示,模型能以95%的方差解释率准确区分各类矿尘,外部验证中,锰、铝、煤尘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研究结果可为矿尘检测提供1种高效、低成本的新方法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18 124 0 何帅印,黄婧,李佳林,郑丽娜 地表火引燃云南松树冠火蔓延规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7 为揭示西南地区森林火灾中地表火引燃树冠火后的蔓延规律,基于Pyrosim火灾模拟软件,对地表火向云南松树冠火的转化过程及蔓延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不同风速和坡度条件下的火灾蔓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树冠火蔓延速率的关键因素。风速3 m/s下的火场最高温度较风速1 m/s上升100 ℃,火蔓延加快;风速增加至5 m/s时,峰值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 400 ℃。在相同坡度下,风速的增加显著加快树冠火的蔓延速率;在相同风速下,坡度的增加也会促进火势蔓延。在15°坡度下,随着风速增加,火灾燃烧强度和蔓延速率明显提升,其中工况S-3的热释放速率(HRR)曲线峰值最高且曲线面积最大,风速加快了火焰的蔓延。然而,风速为1 m/s时,尽管坡度从25°增加到35°,HRR峰值和曲线面积无显著变化,表明在低风速条件下,坡度对火焰蔓延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火灾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25 133 0 陈有成,代张音,黄淙葆,钟曼尹,江泽标 基于起火事故分析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8 为研究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的新能源汽车起火问题,统计分析2023年和2024年部分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从整车角度具体分析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滥用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失效模式,综述电池热失控的特征参数,基于特征数据和现场勘察剖析电池热失控引发起火的实车案例,并阐述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动力电池故障引发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热失控,温度和电压多参数协同分析能够实现电池热失控的精准判断,帮助定位故障模组和单体,提供重点勘察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运行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35 141 0 高明月,王澎,赵星,席明 货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19 为探究货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关系,基于我国南方某城市2021—2023年货车交通事故数据,采用特征分类、K-means聚类以及特征融合的方法提取初始影响因素,并构建XGBoost模型、有序Logit回归模型和树形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单因素和因素耦合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对象、道路类型、超载等7个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显著,其中碰撞对象最为重要;碰撞对象分别与重型车辆、超载、箱式货车、工程运输车辆、转弯变道、有隔离等12个影响因素耦合会大幅提高事故严重程度,当碰撞行人与阴天、超载、工程运输车辆以及转弯变道等耦合时,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超过40%。研究结果可为货车交通事故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42 150 0 胡焱松,王长君,张勇刚,褚宇航 典型地铁运营故障下地铁班组不同沟通模式失误对比分析*——以地铁屏蔽门故障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0 为探究地铁运营故障时地铁班组通过言语进行信息传递时出现的沟通失误情况,以地铁屏蔽门故障为典型故障场景,构建地铁班组单向和双向沟通模式的动态沟通事故概率计算模型,对比不同沟通模式下地铁班组沟通失误概率和信息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沟通模式的动态沟通失误概率和总沟通失误信息量都是随着沟通传递次数和沟通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并且单向沟通模式的增长趋势远远快于双向沟通模式,表明双向沟通中存在的反馈认知过程是调节地铁班组沟通系统结构、减少地铁班组沟通失误概率和沟通失误信息量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51 157 0 王洁,陈林玮,王佩,孙晓萌 面向港区安防的集装箱堆场作业人员与车辆检测算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1 为提高算法在异常天气、背景干扰与数据噪声等因素影响下,对港区集装箱堆场作业人员与车辆的检测精度,以及降低模型参数,满足实时检测需求,提出1种基于改进YOLOv5的面向自动化码头集装箱堆场作业人员与车辆的实时检测算法C3Rep-YOLO。该算法在特征提取网络中使用基于MetaFormer通用体系结构的轻量级ViT代替原来的CSPDarknet53网络,可提高算法的检测速度。在颈部网络中采用改进的RepGFPN结构代替原始的PAN结构,以提升特征融合效果与模型表征能力。由于在码头场景的实际检测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混入数据噪声,嵌入CAFM模块,以提高算法的全局特征捕获能力与去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将检测速度提高了37.5%,mAP提高了4.8百分点,达到74.8%,可实现识别速度与精度的平衡。研究结果可为港区自动化安防与智慧港口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58 164 0 李金阳,李俚,宋海涛,吴丛铭,林勇传 地下空间洪涝灾害人员疏散风险偏好差异模拟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2 为探究地下空间洪涝灾害下人员疏散风险偏好个体化差异,基于E-prime平台开展疏散决策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博弈论理论、聚类分析对被试进行风险偏好分类,建立随机参数Logit模型,描述被试路径选择概率,并分析研究决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疏散人员可分为风险规避型(risk averter,RA)和风险追求型(risk seeker,RS),2类人群风险偏好积分S存在显著差异(z=-4.01,P<0.001),标识引导对路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P<0.001);主观因素来看,2类人群在空间导航能力自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RS群体决策效率显著高于RA群体,女性决策效率高于男性(P<0.05)。研究结果可为洪涝灾害下人员行为规律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65 172 0 王春青,王梦灿,魏祎璇,吴楠,韩迪,潘嵩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和蚁群算法的应急疏散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3 为了提高突发事件下行人应急疏散效率,基于社会力模型和蚁群算法,提出改进的行人应急疏散模型。针对传统社会力模型中期望速度不变的问题,综合考虑行人距离出口远近、所处位置拥挤程度以及行人对疏散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引入速度调节参数和熟悉度因子,提出更加准确的行人期望速度描述方法;针对行人间排斥力描述不准确的问题,基于分段函数的衰减因子,提出改进的行人间排斥力描述方法;针对传统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采用蜜獾算法,基于平滑函数和距离估算,提出基于蜜獾优化的蚁群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和蜜獾优化蚁群算法的应急疏散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行人疏散行为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疏散路线规划速度、提升疏散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73 181 0 翟龙真,冯绍红,赵慕阶 基于概率最大覆盖的水上险情应急设施选址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4 为优化水上险情应急设施选址,基于概率最大覆盖模型构建考虑水上险情救援拥挤情况的应急设施选址模型,提出1种利用共轭梯度法对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局部改进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ALNS算法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算例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计算结果基本接近基准值,且其收敛速度明显快于ALNS算法的标准收敛时间,证明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考虑到拥挤情况下,处理概率最大覆盖模型时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收敛速度要显著优于ALNS算法。研究结果可为水上应急救援网络规划、拥堵环境下多目标设施选址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82 188 0 王金强,于竞宇,张琼,吴继成,王静峰,林威 知识图谱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研究综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5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并克服传统应急管理在信息融合与实时决策中的不足,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梳理知识图谱在应急管理各阶段的研究现状与典型应用,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4方面探讨知识图谱在知识库构建、潜在风险识别、优化资源调度与修复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其未来发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图谱可在多源数据融合与语义推理上显著提升应急管理的精度与响应速度,同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进一步赋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向与思路。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89 194 0 王晶晶,罗兰君,安天成,文雨,翟羽佳 英国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体系经验借鉴与启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6 为提升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借鉴英国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体系的实践经验,通过解析英国安全生产绩效数据,从法规制度、系统架构、数据质控及效用维度切入,采用文献分析、案例解构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炼其统计体系的核心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基于我国实际需求构建适配性改进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英国统计体系依托稳定的法规框架、统一的系统平台、多源数据融合机制及动态分析方法,实现了“制度规范-采集高效-质控严密-应用精准”的全链条管理,尤其在风险预警与政策评估领域成效显著。结合我国安全生产统计中存在的法规分散、平台异构、数据滞后等问题,提出应重点完善统计立法体系、构建标准化数据中台、建立智能监测系统等改革路径,为推进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195 201 0 刘宏波,朱新秋,周爱桃,陈鑫娜 基于DBN-GRA的非坠机民航客机火灾风险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4027 为降低民航客机火灾事故率,以飞行全过程及3个关键飞行阶段作为维度,采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对非坠机民航客机火灾进行风险分析。根据火灾起火燃烧的当量比及事故演化的过程,基于事故致因模型确定事件因素,构建火灾风险分析模型;收集2014—2024年民航火灾事故数据,确定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并应用BWM法计算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提取各维度关联因素结合动态时序变化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进行火灾风险分析,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坠机民航客机火灾初期发展阶段时物的因素与环境因素影响最高,充分燃烧阶段时组织管理因素和货物因素影响最高;飞行关键阶段中飞机机体自身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为高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非坠机民航客机火灾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4月30 00:00 2025年4期 202 210 0 王霞,孟娟,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