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oa 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感知评估与比较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1 为明晰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感知,服务韧性城市战略,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心理认知测量、统计分析、地理空间评估等方法,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和风险清单,绘制风险感知地图,并对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可整理为6类14种,包含技术、环境、人因三维15种风险,其中地震、洪水、火灾风险的严重程度高,辐射、地下管网故障和基础沉降风险的未知程度高;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风险感知在人口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存在聚集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从社会学视角为城市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5 11 0 张永宝,杨洁 基于事理图谱的公共卫生事件次生衍生事件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2 为了预判公共卫生事件演化态势,提出基于事理图谱的公共卫生事件次生衍生事件预警模型。利用2层本体实现结构化情景表示,综合利用预训练模型与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事件抽取,运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抽取事件逻辑关系,融合词嵌入模型与聚类算法进行事件泛化,进而实现事理图谱构建,运用相似度计算与逻辑预测实现次生衍生事件预警,并以“甲型流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型流感”事理图谱能够清晰展示该事件与相关事件的逻辑关联,基于该事理图谱能够实现“肺炎支原体肺炎”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预警。研究结果可为公共卫生事件次生衍生事件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2 19 0 李诗轩 恐慌情绪和疏散行为交互影响的地铁站火灾疏散仿真方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3 为提高地铁站火灾事故发生后的疏散效率,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虑到疏散过程中个体恐慌情绪的动态变化,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恐慌情绪与疏散行为之间的交互影响,构建地铁站火灾疏散仿真模型,以双层岛式地铁站为例,讨论恐慌情绪对疏散效率和出口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恐慌情绪是人群疏散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轻度恐慌有助于缩短疏散时间,而过度恐慌会一定程度上减缓疏散效率;恐慌情绪对出口选择存在显著影响,恐慌人群在出口选择时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地铁站应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20 25 0 谢秉磊,周立,赵金秋 降雨影响下道路交通应急疏散优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4 为了在降雨情景下更安全地组织交通应急疏散,提出考虑降雨影响的动态网络加载路段传输模型,引入“降雨强度-路面积水深度-交通自由流速度”关系方程,建立道路交通应急疏散优化模型并设计分阶段算法,研究降雨强度与路面积水深度对应急疏散优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降雨和道路积水深度对疏散效率影响不同,引发交通拥堵或加剧拥堵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降雨影响下交通疏散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26 31 0 杜进华,刘家林,刘正,李新刚 聚/表型复合压裂液性能及其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5 为弥补常规压裂液破胶困难、残留多或黏度低、用量大等缺点,将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与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交联复配,制得1种疏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从黏度、破胶性能以及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能力影响等方面与常规压裂液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下,加入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的复合压裂液黏度是单组份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3倍,其破胶时间与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几乎无差别,且仅为HPG压裂液的1/2;复合压裂液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能力影响明显低于HPG压裂液,其吸附损伤因子虽高于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但比HPG压裂液低24%。研究结果可为矿用复合压裂液研制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32 39 0 刘川东,张孝强,晏佳欣,孙靖鸿 狭长通道内部丙烷气体爆炸冲击实验与模拟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6 为探究石化企业污水系统等狭长通道抗爆炸冲击特性,采用10 m×1.5 m×1.5 m (长×宽×高)全尺寸模型,对通道内丙烷气体泄漏燃爆压力、泄放火焰尺寸等冲击特性进行实验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径比L/D为6的大长径比通道内,气体燃爆超压呈现出多波峰形态,其中P2波峰占超压波动的主导地位,尾端全开口泄放腔内最大超压达到97 kPa,高于L/D 在1~5范围内的已有文献报道;通道内爆炸超压峰值和泄放火焰尺寸等冲击特性受泄放开口率、燃料体积分数等因素影响,超压峰值随泄放口开度增加呈指数降低、随初始燃料配比浓度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抛物线趋势变化,泄放火焰最大长度高于标准NFPA 68—2018计算结果。本文构建的数值模型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石化企业狭长通道内油气爆炸后果评估及防火设计等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40 45 0 赵祥迪,张广文,郑毅,徐伟,羊涛,陈国鑫 面向危化品事故应急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7 为将复杂的危化品应急标准知识转化为结构化、可视化的形式,提高事故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基于自顶向下方法建立危化品事故应急本体模型框架,应用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知识融合算法设计知识图谱数据层的构建方法,以现行的应急标准为语料进行实验验证,构建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危化品应急标准的高水平数字化。研究结果可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知识组织提供新的视角。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46 52 0 王晶晶,朱伟,尹心萍,孙紫涵,翟羽佳 城镇燃气管网应急值守点优化选址方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8 为了合理布局应急值守点,实现城镇燃气管网突发事件高效处置,提出以应急抢险总到达时长最短、值守点与突发事件热点区域距离最近、应急值守点数量最少为优化目标,建立城镇燃气管网应急值守点选址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拥挤距离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基于应急抢险时效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建立备选值守点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开展应急值守点选址方案适应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城镇燃气管网应急值守点选址方法满足应急处置时效性、经济性与各值守点承担工作量均衡性,能确保筛选出的值守点具有良好的应急抢险适应性,实现值守点数量规模与布局结构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城镇燃气管网应急值守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53 60 0 李茜璐,邹光国,戴志向,唐柳怡,王海男,李薇 偏心载荷作用下弯管组合段局部屈曲失效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9 为研究弯管组合段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屈曲行为,提出1种基于远场应变评估管道稳定性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偏心载荷作用下弯管组合段有限元模型,确定临界屈曲状态下管道的极限载荷及应变状态,并研究内压、壁厚以及载荷分布对弯管组合段极限承载能力与极限应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压增加或壁厚减少都会降低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均布载荷增加与非均布载荷减少会增强管道抵抗屈曲能力;距离褶皱中心为0.21D的远场应变可以作为管道临界屈曲应变,其极限压缩应变值为0.5%。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载荷下弯管组合段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61 68 0 王垚,张怡,熊道英,帅义,帅健,高唯 基于改进烟花优化算法的三维空间气体源定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0 为探究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及其源强反算问题,提出1种改进烟花爆炸算法(GWOFA)。将定位过程分为全局定位过程和局部定位过程。全局定位过程即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和莱维飞行在三维空间中的全局搜索过程;局部定位过程是在全局定位的结果上的进一步开发过程,其通过引入边界条件的爆炸半径选取方式和选择策略更加高效地改进烟花优化算法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精确度,相比于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更低随机性;在气体源定位问题上,本文算法整体表现优于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研究结果可为解决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问题和相关参数估计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69 76 0 冯崧,曾祥进,黄瑜豪 紧急关断系统对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1 为明确紧急关断(emergency shutdown,ESD)系统对天然气泄漏灾变危险载荷发展特性的影响,以天然气开发地面处理工艺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预测评估模型,研究ESD系统响应下天然气的空间运移和燃爆行为,并与ESD系统未响应时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SD系统有助于降低气体泄漏速率,从而影响泄漏天然气的扩散行为及其燃爆特性,大幅减缓窒息灾害效应并阻断天然气泄漏事故的灾变升级,因此,评估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时应考虑ESD系统的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处理作业防灾减灾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77 82 0 肖丰浦,董海,张军,李亚楠,杨冬冬,陈国明 粉尘爆炸事故的模糊综合评估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2 为深入分析粉尘爆炸事故,探索其复杂多元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发生在我国2005—2020年间67起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并引入危险状态和评估状态评价维度,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因素对粉尘爆炸的影响,选取某铝合金加工车间作为验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车间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为较危险,且相应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操作规程规范等管控措施空缺或无效,并提出升级更新通风系统,增大防爆泄压面积,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和增加安全投入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粉尘爆炸风险识别和事故有效预防提供新的参考做法和评估工具,对于提高工业安全水平和制定积极的预防策略具有示范作用。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83 89 0 张晓蕾,邓斌,杨松立,陈刚,谢子彬,李严肃 快掘面抽风口集尘参数变化下粉尘场优化模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3 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参数对粉尘场影响并确定参数取值范围,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司机和人行道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以陕西某矿快掘面为研究对象,求解得到该集尘布局下最佳集尘参数方案。搭建集尘系统试验平台来测试最佳集尘参数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值和预测值误差小于8%,优化后的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和人行道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79.3%,58.7%,证明优化模型准确且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快掘面空气净化目标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90 96 0 龚晓燕,翟项华,陈龙,孙海鑫,付浩然,张红兵,康哲 真三轴煤层钻孔承载破坏层理效应试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4 为探究层理对真三轴环境下煤层钻孔动态破坏特征影响,采用煤岩体单面可视真三轴试验仪器开展含层理煤层钻孔承载破坏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和声发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经历3个阶段,阶段Ⅰ,分析区域边缘剪切应变集中,孔壁破裂伴随煤颗粒弹射,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低;阶段Ⅱ,孔周剪切应变场呈蝴蝶形状分布特征,孔壁两侧煤碎片弹射、煤块剥落,呈“V”形破坏,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高;阶段Ⅲ,试样层理处剪切应变集中,出现宏观剪切裂纹,呈拱形分布特征,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强烈。研究结果对钻孔卸压机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97 102 0 李笑笑,马衍坤 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采动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5 为研究我国西南矿区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采动变形破坏机理,以我国贵州省都匀市某煤洞坡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采动诱发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讨论采动对坡体的作用规律,研究单工况采动和留煤柱下重复采动对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靠近坡表工作面开采和留煤柱下重复采动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采动裂隙首先集中于采空区两侧并向上发展,软硬夹层间产生离层裂隙的可能性一般较大;留煤柱可防止坡体沉陷破碎,但也可能加剧坡体稳定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地下开采时,有效预防诱发山体失稳等地质灾害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03 109 0 蒙文富,代张音,陈有成,夏婷 基于CEEMDAN和改进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6 为提高采煤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准确度,收集大量工作面涌水量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将涌水量稳定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考虑在内,提出1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完全自适应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和改进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CEEMDAN处理涌水量数据,构建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并行级联而成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相差更小,平均绝对误差为6.36 m3/h,均方根误差为10.6 m3/h,模型拟合系数为0.95,更适用于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10 117 0 丁莹莹,尹尚先,连会青,卜昌森,刘伟,夏向学,周旺 不同含水率细砂岩软化效应及裂纹演化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7 为研究深部坚硬顶板浸水后其力学特性及裂纹演化规律,以潘三矿区-810 m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分析其软化效应敏感程度及脆性系数,揭示不同含水率细砂岩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细砂岩含水率与其脆性系数呈负相关,含水率的增加降低了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减弱了岩石的宏观破坏程度;在外部载荷持续作用下,含水率的增加是诱导孔隙水反力提前出现的关键因素,同时会促进细砂岩表面水平应变增长;细砂岩表面最大水平应变与其裂纹发育存在潜在联系,其表面宏观裂纹在最大水平应变区域出现。研究结果可为坚硬顶板注水软化机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18 125 0 史文豹,许庆钊,常聚才,苗壮,李传明,齐潮 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煤矿工人群体动力对不安全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8 为探究非正式组织中的群体动力在煤矿工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矿工人群体的动力因素、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编制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回收304份有效问卷,并分析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然后应用IBM SPSS Amos24.0构建非正式群体动力、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SEM)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压力、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通过作用煤矿工人的安全态度和情绪状态,能够增加或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中,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可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煤炭企业调节煤矿工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制定科学激励政策等提供参考,为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管控决策。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26 133 0 陈子涵,李磊,欧阳有鹏,李浩 基于CNN的矿井外因火灾火源定位方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19 为了在矿井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准确定位火灾发生位置,解决当前矿井火灾监测方法中存在的局部监测方法覆盖区域较为有限、整体监测定位系统泛化性能不强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矿井外因火灾火源位置识别模型,阐述该模型的基本框架及数据处理方法,使用Ventfire程序生成火灾模拟数据进行训练及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案例数据测试中,定位发生火灾巷道的准确率为85.3%,定位火灾发生巷道所在范围(5条巷道)的准确率为92.6%。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矿井外因火灾识别定位的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34 140 0 胡纪年,李雨成,李俊桥,张巍 海上平台火灾人员疏散路线优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0 为分析海上平台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安全疏散情况,对应急疏散提出路径优化建议,使用PyroSim还原海上平台火源被引燃后的烟气蔓延规律,研究烟气温度、能见度、CO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择各参数最快到达极限值的时刻作为作业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Pathfinder将不同场景的火灾情况与作业人员疏散进行耦合,对疏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到作业人员逃离危险位置所用的必需疏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钻井区空间和走廊2风险系数较高。研究结果可对不同初始位置作业人员疏散路径提出优化建议。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41 148 0 李舒羽,曹杨,盖文妹,崔永强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论的相向流人群疏散行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1 为探究相向流人群疏散行为,基于考虑疏散指挥者对疏散过程的引导作用,构建包含正向流人群、逆向流人群和疏散指挥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在参与博弈后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场地宽度、人员密度、合作收益、逆流任务收益、场地熟悉程度、管理强度、事故惩罚等因素对应急疏散系统演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博弈主体策略转换联动性较强;相向流人群的竞争或合作策略主要受到合作收益、逆流任务收益和场地熟悉程度影响;盲目提高指挥者的管理强度可能会迫使指挥者放弃管理。研究结果可为减少疏散人员逆向流行为和提高疏散指挥者管理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49 156 0 凤四海,蓝航宇,熊永怡,熊升华 基于随机森林的人群疏散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2 为对人群疏散预期目标快速预测,分析预期目标与多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疏散仿真模拟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预测模型。首先,构建人群疏散三维模型;其次,分析影响疏散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随机森林构建预测模型,开展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预期目标进行快速预测,预测准确度达到94%;基于变量重要性分析发现,人员数量对疏散的影响显著,且小群体的存在对疏散也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人群安全疏散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57 162 0 张贺丹,丁元春,刘祖文 基于贝叶斯网络和耦合度模型的城市暴雨内涝风险影响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3 为研究城市内涝事故致灾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系统展示多因素对整个灾变过程的影响,运用贝叶斯网络和耦合度模型对暴雨灾害链的演化关键参数进行表征,分析单因素或多因素耦合对暴雨内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时,环境因素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80%),其次是城市硬件系统(78%);双因素分析得出城市硬件系统-环境耦合下城市内涝发生概率最大(82%);采用三因素分析得出城市硬件-环境-管理三者耦合后最易导致城市内涝(83%)。随后,以北京“23·7”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得出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相符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对未来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63 171 0 陶若祎,崔华莹,李浩源,王健,王亚飞,赵金龙 暴雨洪涝灾害转移安置人数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4 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预测暴雨洪涝灾害下需要转移安置的人数,收集2011—2018年全国范围内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案例,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检验转移安置人数与表征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暴雨洪涝灾害下需要转移安置人数,并以2种方法的结果为基础,提出1种组合预测方法对暴雨洪涝灾害转移人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的MSE、MAE均小于回归预测和SVM模型预测。使用组合预测方法对洪涝灾害转移安置人数进行预测,可以充分结合单一预测模型的优势,提高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暴雨洪涝灾害的避难需求并制定避难疏散计划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72 180 0 张颖,杨晓婷,韩业凡,吕伟,房志明 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人车冲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5 为探究和定量分析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采集3个信号交叉口的人车冲突视频数据,利用T-Analyst标定人车轨迹并计算冲突指标(PET),采用85%位累计频率曲线法划分人车冲突等级;从人、车、路及环境特征中选取10个因素作为变量,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以确立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通过边际效应定量分析不同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行人闯红灯情况、年龄、行人交通量、人行道占用情况、人行道起点终点、车辆速度变化及车流量是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显著因素,相较于各自参考量,行人闯红灯、车辆加速通过冲突点、人行道起点及老年人造成严重冲突的概率分别增加8.2%,5.9%,5.1%,4.4%;相较于低流量的交通流,较高流量的车流和行人交通流使得严重冲突的概率分别增加3.7%,2.5%,但人行道占用使得严重冲突的概率下降6.8%。研究结果可为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81 187 0 裴玉龙,杜小敏,沈威宇 连拱隧道无导洞后扩挖法设计参数及其影响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6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洞错距达到75 m时,既能保证先行洞隧道的变形稳定,又能缩短工期;隧道先行洞台阶长度可以按单洞隧道取值,后行洞台阶长度建议控制在5~10 m为宜;考虑施工扰动的影响,隧道中隔墙厚度在1.4~1.6 m范围内取值较为合理;先行洞二衬在后行洞掌子面前保持35 m以上距离施工有利于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88 195 0 刘晓,张奎红,周飞,陈跃,华成龙 基于SRKDA的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分解方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27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可能蕴含的多种演化特征,对演化过程的分解进行研究,提出基于谱回归核判别分析(SRKDA)的演化过程分解方法。首先介绍演化过程的特点和分解原理,其次论证对象集合对演化过程的可表示性,给出分解方法流程,最后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解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对象与系统功能状态对应关系的确定,各对象集合都对应了各自的子演化过程;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对象可表示各种功能状态;对象标签矩阵须满足标签值的均匀分布特征;使用SRKDA算法可以确定最大准确度和最优对象标签集合,实现演化过程的分解;实例分析得到在20 000次迭代后最大准确度为0.85,3个子演化过程分别包含41,33,26个对象。研究结果可为系统故障过程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03月31 00:00 2024年3期 196 202 0 崔铁军,李莎莎